2019年7月15日到17日,泸州外国语学校周佳庆、张在湘、黄烨瑞、赵玉洁、刘若君五位同学参加了共青团泸州市委举办的泸州市“新时代好少年”研学活动。五位同学在活动过程中齐心协力,互帮互助,表现突出,展示了泸外学子的风采。
15日14:00-17:00,研学小组来到了“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纪念馆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漩口中学遗址。通过“寻找五星红旗”的比赛形式,大家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掌握了防震减灾知识,学习了应急救援常识。泸州外国语所在小组分工明确,默契配合,获得第四名。
15日晚,在教官的带领下,大家举办了篝火晚会。黄烨瑞同学积极参与,为大家献歌一曲,场面十分热闹温馨。
16日9:10-11:30,研学小组来到了卧龙中华大熊猫苑。大家认真参观,探访卧龙中华大熊猫苑,了解大熊猫生活习性,培养了珍爱野生动物的意识。
16日14:00-16:00,研学小组进行了探秘卧龙原始森林的徒步拉练活动。虽然顶着骄阳,但大家没有丝毫怨言,而是在沿途欣赏到了别致的自然风光,同学们深入了大自然,进而热爱大自然。
17日8:45-11:45,研学小组来到了最后一站——都江堰。大家观察堰功道、宝瓶口、鱼嘴、飞沙堰等地方。理解“二八分沙”,“四六分水”的巧妙。
17日下午,大家乘着来时的大巴返回。为期三天的研学活动结束了,但大家探索自然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新时代好少年游记:
走进大自然,用心灵感受美
初2017级2班 周佳庆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的人们有景看。浓浓的雾笼罩着山顶,仿佛弥漫着仙气。太阳努力地想穿过云层。清晨,鸟鸣声清脆明朗,婉转如歌。太阳逐渐露出金色的光芒,洒满山间,温暖明媚,雾气从山顶流向山腰,逐渐散开来。
太阳彻底露面时,自然万物都开始进入全新的一天。
在卧龙中华大熊猫苑里, 憨厚可爱的熊猫宝宝起床后很懂得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迫不及待的爬上高高的树枝,锻炼自己“瘦小”的体格。它还时不时做做拉伸运动,向我们展示它良好的柔韧性,妖娆又可爱,看着它们如此可爱的举动,我不禁被它们深深的吸引住,露出“姨母笑”。
国宝的憨厚可爱着实令人着迷,阳光的照耀下,它们自由自在,是动物园里最美的风景。
太阳努力的升起,前来观赏熊猫的游客也越来越多。我和几个校友在小道上漫步赏景,可谓是蓝天白云,再加上青山绿水,一幅天然的自然美景呈现在眼前。俗话说人才是最美丽的风景线,有了人的点缀,才能更好的凸显出景色美。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青山做背景,绿水做映衬,水中央的人,静静地坐着,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宁静,仿佛世界都在这一刻静止了。
午饭后,太阳终于爬上了头顶,沿着山路,我们一行人整装出发。路上,一行人有说有笑,行走的音箱播放着一首首英文歌,旋律优美,响彻山间。我们一路上坡前行,烈日烘烤着每个人,汗水不断的从两颊滑落下来,热极了!
行走在山间,四周的植物繁多,叫的出名字的、叫不出名字的,花花草草,各种各样。果然应证了带队老师说的话“这一路上的风景很多而且很美!”
在路边,我们时不时可以看到各种小动物的排泄物。令人惊奇的是,有一种动物的排泄物上竟然生长出了真菌——蘑菇!那排泄物看起来像被嚼碎了的竹屑,我猜测应该是熊猫屎。一边走,我一边想。突然,我想起在一本书上看到说:熊猫屎是淡绿色的,还会有一些淡淡的清香,大熊猫没有消化完竹子的营养,所以熊猫屎中具有一定的营养。这也许就是能长出蘑菇的原因吧,这真是令人感到新奇呀!
在半山腰停下休息时,身旁的小树林凉爽,幽静,美丽,散发出清新的味道。坐在林间的石头上,阳光透过树枝散在林间,用手挡住阳光,闭上一只眼,透过指间的缝隙能看见若隐若现的金色阳光,再静静地聆听着鸟儿的歌声,仿佛时间都静止在了这一刻。这是一种令人向往的空灵感!
继续朝山顶上走,这时的太阳是最毒的,它晒在我们的身上,丝毫不体会我们的感受,只顾着自己快乐。我热的直流汗,整个脑袋像是被放在了蒸笼里,又热又闷,根本无法散热,感觉脑袋随时都会炸掉。无奈之下,我只好一边朝着山顶走,嘴里一边吐着热气,以便帮助脑袋散热,不那么闷得难受。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带的两瓶水只剩最后一口时,我们终于到达了山顶。登上山顶,放眼望前方,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放感,虽然这山不及泰山。在公路的右边,是著名的黄草坪。
黄草坪上开了许多美丽的小黄花,夹杂在绿草之中,星星点点,风一吹,整个黄草坪上便荡起黄绿色的波浪,给人一种柔美之感。听带队老师说,当条件好的时候,整个草坪上的小黄花满是的。我走上黄草坪,找了个地方轻轻坐下,周围有许多小蜜蜂飞来飞去,风吹在脸上,柔柔的。闭上眼,我和校友们悠闲地享受这片刻的闲适,脑海中好像一切都不存在了,清爽,宁静。
恋恋不舍地回到车上闭眼休息时,突然感悟到:只有努力过后才能走到更高的山峰,看到更美的风景;只有和大自然亲密接触后,才能更真切地感受到自然界中的幽静,空灵,清新,闲适与美好。
这天,我走进了大自然,亲近了大自然,拥抱了大自然,更是用心感受了大自然!
“新时代好少年”研学游记
赵玉洁
2019年15 日上午,天朗气清,万里无云。满怀兴奋的我踏上了为期三天的研学旅行。
•第一站:磨难之地,新生之地
15日14:00,研学小组来到了“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纪念馆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漩口中学遗址。“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在顾城的诗里,一切都那么安详美好。然而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谁先到达。怀着悲痛的心情,我参观了漩口中学。在这里我缅怀逝者,学习正确面对苦难,珍惜眼前人。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我还掌握了防震减灾知识,学习了应急救援常识。了解了汶川的新建情况。真是收获颇多。
•第二站:与国宝的不期而遇
16日9:10,研学小组来到了卧龙中华大熊猫苑。“宝贝”、“林冰”、“兔兔”等一个个大熊猫萌翻全场。无论是吃食、玩耍、睡觉、还是爬树,大熊猫都透露出一股天然呆。在和国宝“相处”的时间里,我了解大熊猫生活习性,培养了珍爱野生动物的意识。
•第三站:原始森林一起来?
16日14:00-16:00,研学小组进行了探秘卧龙原始森林的徒步拉练活动。虽然顶着骄阳,步履艰辛,但我和所在小组互相鼓励,最后率先到达目的地。放眼望去是蓊蓊郁郁的森林,迎面吹来的是甜丝丝的风。山顶别致的自然风光仿佛带走了我的疲惫,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幸福感和满足感。
•第四站:探寻古人的智慧
17日8:45-11:45,研学小组来到了最后一站——都江堰。“水易疏,不易堵”这个道理在都江堰体现的淋漓尽致。都江堰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的以大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我观察了堰功道、宝瓶口、鱼嘴、飞沙堰等地方。理解到了“二八分沙”,“四六分水”的巧妙。还知道古人居然会将热胀冷缩、离心力等物理原理用在治理水患上。不得不感慨,古人也聪明呀!
17日下午,大家乘着来时的大巴返回。“旅行”虽然结束了,但“研学”才刚刚开始。通过这次活动,我了解了国情、省情、乡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提高了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时代好少年游记
张在湘
来到的第一站就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汶川映秀震中纪念馆参观学习。
纪念馆展厅里的图片和实物,直观展示了从“5.12”汶川特大地震刚发生时生灵涂炭到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坚强不摧,再到令人欣慰的重建成果。通过大量的史实资料和生动感人的抗震救灾实例,同学们深刻的感受到了在灾难面前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爱心团体给予灾区人民的帮助与支持。
沿着石阶一路走去,道路旁边的石墙上时常会看见'四川雄起''众志成城''勇往直前''等令人感动、振奋的标语。
越接近映秀,道路两旁就越能看到地震的遗存。折叠起来的路面,仅余半截水泥桩的桥梁……一些驴友在道旁拍照留念。
事实上,映秀已经开始变成一个旅游的景点。接近映秀,国道上的路标上,就有诸如百花大桥遗址、龙眠沟震源点等路牌。映秀入口处,更有一块天崩石——地震时从山头滚落,倒插在江边的一块石头,当地将此石勒字铭文,以为纪念。
供人参观的,不仅仅是那块石头。进到映秀,璇口中学废墟并未爆破清理,而是围起铁栏,竖起了“璇口中学遗址”的牌子。遗址前的空地上,各地的车子停了一溜。
但是生活仍然继续。废墟上的顽强重生,处处透露着坚强。就在璇口中学45度角倾斜的教学楼前,成片的板房铺展开来,薄薄的板房下面,是再真实不过的生活。
参观完后我们乘车去住宿地并享用晚餐,过后我们举行了篝火晚会,我们学校自信的黄烨瑞同学大大方方的上去献唱了一曲。
这天上午,我们是去汶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建筑和四周的自然环境融合。
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西南部。面积20万公顷的自然保护区内,森林茂盛、空气清新,拥有美好的自然风光。到卧龙,大家当然是以看熊猫为主,这是大熊猫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熊猫数量很多,憨态可掬,运气好的话还可以与它们近距离接触、合影。
参观完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我们在附近的餐馆吃了午饭,吃饭的时候教官让我们少吃点,他说接下来会有徒步拉练。午饭过后,我们整装待发,每个人领了一瓶水就出发了。烈日炎炎,同学们在音乐的相伴下一步一步的向山顶进发。 路基本都是上坡路再加上天气炎热让本来就漫长的路途更加艰难。但没有一个同学放弃,大家都在互帮互助。当终于看到山顶时,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十公里的山路锻炼了同学们的意志,让同学们变得坚韧因为徒步拉练带来的疲累,在看到山顶的美丽景色后都烟消云散了。
第三天去的是都江堰,了解水利文化。进了景区,讲解人员带我们向鱼嘴方向走去,途径堰功道,它的两侧是十二位建造和保护过都江堰的功臣们的铜像。继续往前,走了几十米只见有一个喷泉。它周围是一个个竹子编的细长的竹篓,里面全是很大的鹅卵石,一旁还有几个用木头做的、绳子固定的像三角架一样的东西,据说当年李冰父子就是用这两个东西把水拦住的。喷泉中间还有四五条又粗又长的木桩横倒在里面。听导游说,古时每年都要清理江底的沙石,李冰就是用这木桩做标记,挖到木桩后就不再向下挖了,直到现在江底下都有那样的木桩。
我们一直从后向前走,不远处就先看见了“宝瓶口”,宝瓶口把一座大山分成了两部分,两部分之间的水流向内江,另外多余的水分流到了外江,成都市区的用水多半是内江的水。再向前走就是“飞沙堰”了,它的主要作用是泄洪排沙,内江经过了飞沙堰就很干净了。正在我感慨古人的伟大时,不知不觉地来到“鱼嘴”了。因为它的前面像一个扁平的鱼嘴,因此而得名鱼嘴,就是在这个地方把岷江活生生分成了内江和外江。
这次去都江堰,我看到了华夏儿女的聪明才智。他们做了竹篓,将小的石块捆在一起,增加重量,不至于被水冲走,像三角架的东西则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还有前面我说的把山一分为二,如果要把山慢慢的挖则需要挖很长的时间,但古人知道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先把石头用火烧了,再立刻浇水,使石头在迅速收缩时炸裂开来,变成了小石块,不但方便搬运,而且更加省力,也节省了很多时间。 这一次的研学行使我认识了来自不同学校优秀的同学,通过集体活动,培养了我的集体意识,关心他人的意识,还培养了团队精神。
学习不会一蹴而就,旅行也不会一往无前。旧的旅行结束,新的旅行开始,而我也将开启我新的旅程与学习。
不必在乎身边沿途的风景有多少,只要心在,处处都是风景!
研学路上,遇见更好的自己
刘若君
古话讲,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研学之旅,是秉承新发展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力提高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路与书的融合,从研学途中获取最有价值的经验,让研学之旅成为最难忘的经历。
7月14日下午至7月17日泸州外国语学校的五名同学共同参加了为期四天的2019年泸州市新时代好少年“亲近自然·敬畏生命”研学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泸外的学子们秉承泸外的优秀精神,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顺利完成了此次研学活动。
研学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四川汶川映秀镇。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汶川特大地震漩口中学遗址”至今保存完好,映秀镇是震中重灾区,其中漩口中学损失最为惨烈。这座遗址是没有清理被原样保留下来的,在这些废墟下还永远地掩埋着部分遇难的学生。遗址前的阶梯上是一座汉白玉雕刻而成的巨大呈破裂状的纪念表盘,时针和分针定格在下午2时28分,仿佛在向我们诉说当时的情景。表盘背后就是在地震中垮塌的漩口中学校舍,原本美丽的校舍楼只剩下断壁残垣。踏上这片土地,我们深深地为地震造成的巨大破坏和惨烈景象感到震惊,也深深地为在地震中遇难的的师生感到惋惜与悲痛。让我们从中深刻的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和大自然的无穷力量。 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曾提出“路就是书”的观点,研学第二站我们来到了四川卧龙中华大熊猫苑。这里除了有着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还有着神秘的原始森林,徒步穿越原始森林,是此次研学活动中最令人难忘的经历。同学们在午饭后整装待发,头顶着太阳,有序的队伍缓缓从山底向山顶前进,欢快的音乐和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回荡在山谷中。但由于徒步距离长,又全是上坡路,烈日当空,在爬到半山腰时很多同学的脚步都慢了下来。许多同学都有些体力不支,但大家丝毫没有放弃的念头,因为我们是一个集体,我们始终团结在一起,互帮互助,互相鼓励,一起到达终点。
研学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四川成都都江堰。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李冰父子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修建,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让大家大开眼界,叹为观止。
这次的研学活动收获满满,不光开阔的眼界,还增长了不少知识,感叹生命的脆弱,敬畏大自然的力量,感受古代先进的发明创造......过程中的快乐和体验都将会成为自己最美好的记忆 沿途走来,别样的风景美如画,一幅幅交织得错落有致,每一幕每一刻都值得细细品味,品味其中的平凡和感动,品味其中的神奇与魅力。研学之旅,是一路学习一路成长的过程,把经历变成最好的学习,让研学成为最美的相遇!
研学之旅
黄烨瑞
研学第一站:映秀镇
我们参观了映秀镇的汶川地震博物馆,博物馆内的图片和物件把我们带回那个动荡的年代---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当地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同灾难做斗争。同时,救援队全力以赴抢修道路;志愿者向灾区开进;社会媒体密切关注;
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地援助同胞。灾难来临,总会有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感人故事发生,邱光华用行动诠释他肩上的责任---邱光华本不在救灾人员名单,却主动请缨前往映秀救援,但他在飞行时不幸遇难,事故发生前他已完成飞行63架次,抢运伤员53人。
漩口中学遗址如同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着地震发生时的惨烈景象,校门口用石头雕成的时钟,警示着人们误忘惨不忍言的回忆,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永远记住一句话“没有任何困难能难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研学第二站:卧龙自然保护区
熊猫历来就是中国的象征,即使第一次见到国宝时他正在酣睡,它也可爱至极,熊猫宝宝在饲养员喂食时更是萌翻全场。下午,伴随着欢快的音乐我们开始攀登,亲近自然。路边的小溪清莹澄澈,溪边绿树成荫,吸引我们驻足观看许久,在山上的“黄坝”鲜花盛开,景色迷人,如同优美的画卷惹人心醉,我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研学第三站:都江堰
都江堰由李冰支持修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鱼嘴将岷江一分为二,飞沙堰利用河流的弯道使沙子产生的离心力实现自动排沙,宝瓶口起节制内河流量的作用,除此之外,安澜索桥也闻名于世,过去“何公何母”为了方便人们过河,特意修建此桥,因此这座桥也叫做“夫妻桥”。“何公何母”的故事化作岷江上的一首小诗,温暖一代又一代人。都江堰既凝聚了老祖宗的智慧,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甘于奉献的精神。
责编:韦微
审核:朱玉长